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思路与对策_世界今日讯

2023-05-09 09:11:23 中评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广州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已经进行了近两年,不仅出台了从战略规划到实施方案在内的一系列指导指引性文件,而且推出了从大型消费载体建设到鼓励首店经济、直播电商、汽车消费等诸多行动举措,万博长隆商圈、白鹅潭商圈、白云美湾等一批消费型项目建设进展加快,形成浓郁的“重消费,促消费”氛围,也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尤其是在打造产地型、流量型国际消费体系方面的探索,走在全国前列。

广州日报发表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会长、广东白云学院现代产业研究院院长王先庆文章表示,相比于“抓生产,搞投资”而言,“扩内需,促消费”是一项新时代基于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战略,各地在实际操作执行过程中缺少成熟的模式、经验和体系。同样,目前广州在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也面临一些有待破解的命题:一是产业链与消费链脱节的现象仍然存在,消费潜能如何更好释放;二是窗口性、标志性的超大型国际消费载体或平台有待加力打造;三是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相匹配的龙头企业和市场主体较少,从而制约了国际消费影响力的能级和知名度。因此,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破解和化解这三方面的难题,补上填上相应的短板,是广州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做大做强的主要切入点和突破口。

以园区化为切入点,产业集群为着力点,加大产业型消费体系的培育和建设力度

文章分析,广州在服装服饰、美妆日化、汽车制造、生物医药、皮具箱包、家具建材、珠宝玉器、食品饮料、玩具用品等领域都具有明显的产地优势。这些产业不仅具有相对完善完整的产业体系,而且具有强大的生产制造能力。但是这些产业大多是在“两头在外,三来一补”模式下形成的,它们以出口为主,不少世界名牌产品以及不少国内消费者从欧美旅游购买回来的奢侈品,可能其产地就在广州的番禺、白云或花都。遗憾的是,因为缺少消费购物的指引,国内外大多数来广州旅游或商务的游客,并没有意识到他们已经来到了自己喜欢或关注的某一类重要消费品的原产地。比如,每年近亿人从广州南站过境或上下车,但极少人意识到,广州南站周边区域内已有十多个国内知名的产业集群,是国内重要的服装、珠宝、家具等产地。也就是说,这些十分珍贵的产地优势,并未更有效地转化为消费优势,而制造力与消费力的间接脱节,导致未能形成成熟的“产地型”消费体系。

对此,新发布的《广州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规划(2022-2025年)》,明确提出各区都要根据自身的优势产业,新建一批“产地型”消费示范园区,推行“一区一示范”的行动计划。这方面,广州“白云美湾”等项目“产业+市场+创意+设计+旅游+N+消费”的经验值得总结、借鉴和推广。预计三五年内,通过体系化、园区化改造升级,引入展贸、电商、旅游等新业态新场景,打造五至十个这样的超大型产地型消费园区或消费集聚区,大力促进制造业与消费的有机融合,广州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格局将会真正地让人耳目一新,它将会比传统商圈消费带来更大的增量和流量。

以大型演艺节目为切入点,超大型窗口性消费类载体建设为着力点,加大标志性消费类商贸综合体建设力度

文章指出,全球任何一个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都至少有一个国内外知名的消费场所或大型载体,如香港的海港城、北京东方广场等。这些消费载体或建筑,它们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商贸综合体规模超大,多数都在80万平方米上下;国际知名度高,是国内外游客的网红打卡地;景观窗口性强,是外地游客到该城市的必到之地;消费功能强大,无论本地外地,消费者都会聚集于此,释放出可观的消费需求等。由此可见,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必须解决任何一个外地来的游客,到此一游时,去哪些吃、去哪里看、去哪里玩的吸引力和记忆导向问题。

标签:

相关文章
最新发布
精彩图文
精彩推送

Copyright @  2015-2018 南非it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13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